党史百年·临床学子话先烈①l听临床1801赵帅讲毛泽东心系群众吃水难的故事
信息来源:临床医学系     作者:临床医学系     发表时间:2021-03-29 19:41:12     阅读次数:
mediaplayer
    


重温党史,缅怀先烈!大家好,我是临床1801赵帅,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分享毛泽东心系群众吃水难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的问题,从土地劳动的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总之,一切群众生活的问题,应该注意,应该研究,应该解决。”这是1934年1月,毛泽东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上所作结论的一部分。 
    毛泽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当时复杂和残酷的革命斗争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苏区工作者们均按要求践行着好作风。     
    1933年4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和中央军委迁到江西瑞金城外的小村子沙洲坝。天傍晚, 毛泽东见到一个老表挑着担很浑浊的水走来, 便询问这么脏的水,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老表回答是用来喝的。毛泽东仔细看了看水,发现里面不仅脏,而且有小虫,忙问是否能到别的地方水用。旁边的老伯回答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人吃、浇地、洗菜,全靠这水。”挑水的老表按接着说,北面山脚下乌鸦岭下有一股清泉水, 就是路远水少,半天才挑上两担,中央机关来了以后,村里一下子多了上千人,吃水用水更困难了。”听罢,毛泽东整晚都在思考如何解决群众饮水难题。
    第二天一早,毛泽东就到村里村外转上了好几圈,组织红军干部用大楠竹代替水管,把乌鸦岭下的泉水引出来,用一只大桶接住,暂时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题。为彻底解决问题,毛泽东决定在泉水附近打井。但由于泉水距离坟墓很近,群众不愿用。因此,毛泽东只能找乡村干部商量在村附近重新寻找打井的位置。

为了打好井,毛泽东还带着乡村干部下到井底,亲手在井底铺上木炭和沙子。这样,第二口井很快就打好了。一位老婆婆双手捧着又清又甜的泉水大口喝下,之后感激不已地对毛泽东说:“你真替我们把什么心都操到了。”

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让我们知道,只有真正把工作做到了群众心坎上,群众才会紧紧围绕在我们党周围。

最后,我倡议全体同学:向先烈致敬,勇往直前!(资料来源:人民出版社《共产党员应知的党史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