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案讨论
信息来源:     作者:佚名     发表时间:2005-11-03 04:23:14     阅读次数:
    

术中循环骤停

吴某,男,32岁。上腹痛,反复便血5年余入院,诊断为慢性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出血。曾多次住院治疗无效,于2004111日转入外科。

127,在硬膜外麻醉下,预定行迷走神经切断,半胃切除术。当手术进行至切断左侧迷走神经时,一度发生心跳、呼吸停止。发觉后立即做膈下心脏按摩,气管内插管加压给氧,心内和静脉注入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各1.Omg,头部冰袋降温。经抢救后心跳、呼吸自动恢复。心跳停止至心跳恢复共约5分钟。随后血压升至240/130mmHg, 脉率达140-160次/分。10分钟后,血压、脉搏、呼吸逐渐恢复正常。患者意识不清,瞳孔由大变小,等大,光反射存在,吞咽反射存在。当即由静脉滴入5%碳酸氢钠200m1, 20%甘露醇300ml。经观察血压、脉率比较稳定,半小时后继续进行手术。改为气管内浅乙醚麻醉加箭毒7mg,手术方式改为迷走神经切断,幽门成形术,将胃窦部与十二指肠降段“n”形切开,做侧侧吻合术.手术经过平稳,术终拔除气管导管回病室,继续进行心跳、呼吸复苏后的抢救。

患者术后6小时仍未苏醒,瞳孔等大,缩小,光反射存在,眼球活动差,肌张力强,有阵发性抽搐,受到刺激后更易诱发。无疼痛反应,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存在,巴彬斯基征双侧阳性,生命体征平稳。由鼻管大量给氧,加强物理降温,将头部浸入特制的冰槽内降温,全身大血管处也放置冰袋。术后8小时中肌注地塞米松5mg;输入液体1,450m1,其中25%葡萄糖250m1;肌注安定20mg,复方氯丙嗪lml;静滴能量合剂500m1,肌注庆大霉素8万单位8小时1次,青霉素60万单位6小时1次。静滴冬眠Ι号1个剂量,使肛表温度维持在35-360C,鼻咽温度维持在28-300C,并对病情进行严密观察。术后第一日、第二日使用冬眠I号的剂量分别为1/3, 1/2剂量。如出现寒颤、抽搐等反应,注射安定1Omg,复方氯丙嗪1m1后,即能安然入睡,使体温保持恒定。多次查心电图未见异常。同时每日由静脉或肌肉注射地塞米松20mg,维生素C1, 000-1, 500mg,维生素B1,200mg,维生素B6200mg,液体量限制在2,000-2,500ml。除10%-25%葡萄糖外,未用其它脱水剂。每日静滴能量合剂1,000m1,没有采用任何血管加压剂。术后第一日凌晨2时,患者出现皱眉,咳嗽反射,眼球话动较前灵活,两眼不外突,眼球张力不高,抽搐及病理反射消失。第二日患者已能睁眼,呼唤姓名有反应,能按照护理人员的语言,正确地活动其肢休,无瘫痪现象,定向力和判断力初步恢复。第二日下午逐步撤除冬眠药物,用物理降温使体温维持在36~370C;,术后第三日出现兴奋,话多,易激动,此外有近事遗忘,、摸索现象,说话虚构,轻度共济失调现象。后经镇静,休息,少用脑力,投用促进脑组织恢复的药物治疗,如巴氏合剂l0ml,每日3次,奋乃静4mg,每日4次,眠尔通0.2g,每日4次,维生素B140mg,每日2次,维生素B620mg,每日3次,能量合剂500m1和地塞米松5 -10mg,每日静滴1次。皮层功能逐步恢复。

在冬眠期间,未发现明显酸中毒,无水电解质紊乱和严重的肾功能损害。在冬眠第三日,

发现肺部合并症,X线拍片见有两侧肺炎,左侧严重气胸和左下叶肺不张,即行右侧胸腔穿刺,抽出气休约1,920ml。持续给氧,加强定时翻身,咳嗽,拍背,口服中药排痰清肺汤,用a-糜蛋白酶气管内注入。因患者咳痰比较有力,未进行气管切开术。术后第四日,肺部炎症与肺不张有明显好转,但气胸吸收不佳,再次胸穿抽出气体1,320ml,术后20天呼吸道症状完全消失。

患者术后第五天可进半流食,开始下床活动,步态稳定,伤口一期愈合。半月后饮食已恢复正常,除有头痛、头晕、夜间多梦、睡眠不佳、健忘等一般症状外,其它精神、神经状态等遗留症状逐日好转。胃部症状完全消失。于术后41天康复出院。

讨论内容:

1.循环骤停时,如何进行心肺功能的恢复和维持?

2.如何防治脑水肿?

3.复苏后怎样进行全身治疗?

4.在本病例的整个抢救过程中,应汲取哪些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