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十一)
信息来源:临床医学院     作者:临床医学院     发表时间:2017-12-11 21:34:23     阅读次数: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临床1501班 卿岚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是以采访实录的形式记录了与习近平在知青点---梁家河共同生活的人们对习近平的回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之所以能带领党和全国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习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经验积累以及深邃的理论思考。

读完这本书我发现中国共产党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便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梁家河的日子,无疑对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来说是一次考验同时也是一次转折。毛主席一声号令,所有青年上山下乡前往农村做知青,当然习近平也不例外,同一大批有志青年一起背上行囊告别亲人,踏上了北上的“知青号列车”。习近平一行人要去的是当时物质资源较为匮乏的黄土高原上闭塞而又荒凉的陕北。在书中这样写道“知青专列从北京出发,经过河南过黄河大桥,沿着陇海线一路到达了西安,但是依旧没有停车,火车又继续开到了铜川,此时已经是晚上了,第二天一早就起床,吃过馒头咸菜就出发了,两百两大卡车载着知青行驶在环山公路上,黄土滚滚,铺天盖地”。如此磅礴的场面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是无法体会的,那种悲壮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内心的复杂感受。当知青们都陆续到达了自己的知青点,习近平一行人依旧乘着大卡车奔走在黄土高原上,历经黄沙的洗礼后,他们终于到达了。来接他们的是热情朴实的梁家河村民,他们接过习近平手里的小箱子,眉头紧紧地皱了一下,一个小小的箱子竟这么重,后来才知道这个箱子里装的全是书,可见我们习总书记真的是痴迷于学习,无论去什么地方都不能落下自己的书,在那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黄土高原上人不忘学习。后来书中的描述也让我感受到习总书记都离不开学习,从学习各种耕地工具到办扫盲班帮助村民学习,以及去外地考察学习带领全村人置办沼气池。

在那个年代,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成分,与习近平同去的知青在梁家河待了两年都陆续回城了,或从军或成为工人,只有习近平因为父亲习仲勋的缘故一直留在知青点,由于他的出色表现,市委领导都力荐他入党。习近平是一个不服输的人,就算是与同伴玩游戏也要一较高下,尽自己最大努力赢,在为村里做建设时也是,一直在找问题,努力解决各种困难。他与群众打成一片,得到群众的认可尊敬什么事都是以群众的利益为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

在他回城后,他不忘梁家河的亲人,不忘在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梁家河村民给予他的深深的温暖,因此经常写信问候村民,关心他们的生活。他时刻牢记村民的艰辛与不易,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提高粮食产量,增加经济收入,同时也提高村民的文化,使得梁家河村民的文化素质在当时临近几个村都数一数二。

习总书记曾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时代选择了吃苦就是选择了收获,选择了奉献就是选择了高尚”。习总书记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了我们青年人该怎么做,而我们青年人要牢记忘习总书记的教诲,多读书多思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