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征文活动优秀作品 (八)
信息来源:临床医学院     作者:临床医学院     发表时间:2017-12-07 20:47:01     阅读次数:
    

  榜样的力量

    ——临床1705 王超

十九大刚刚结束,习近平主席在会议上做的报告立意高远,内涵丰富。他的话直抵人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国家领导人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与自身特色,与时俱进的制定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推动了国家的经济、政治不断发展,证实了习近平主席是能正确制定发展方针路线的伟大领袖。

以前的我只是在盲目崇拜地看着电视上的国家领导人,梦想着以后能成为其中的一员,为人民群众服务,却不知道在这受人尊敬的地位背后是怎样的艰苦努力与付出。在十九大召开之际,我接受学校的号召,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书中的各位采访对象真实生动的讲述了习近平主席知青时期的成长历程,细节的刻画、写实的笔触无不令我感受到人民对年轻的习近平的爱戴,更让我清楚的明白成为国家领袖所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

刚刚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被年轻的近平那股刻苦学习、不畏艰苦、乐于助人的精神所吸引。我也在疑惑:为什么他能具备这种一般人不具备的品质,难道某些人是天生的领袖吗?直到读到一位叫赵胜利的村民讲述了习近平帮助素未谋面的老人推车的故事,我才知道习近平的优良品质是来自于他的父亲习仲勋。被帮助的老人说:领导人教育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我特地去查了习仲勋教子方法,我发现,与现在教子方法不同的地方就是不溺爱和言传身教。我就是习仲勋的儿子这句话包含了习近平因有如此伟大父亲的骄傲之情。我想,习仲勋在儿子习近平的眼中是最大英雄,亦是最好的榜样。

当年习近平入党困难,先后提交了十多次入党申请书都没有被批准,究其原因是父亲习仲勋作为开国元勋,却被批斗关押。然而,他并没有因此抱怨命运不公。当党组织以他成分不好,父亲在受批斗为由,对他的入党申请不予批准时,他不消沉,仍然怀着最初的热情,坚定着对党组织信仰与忠诚;他不痛苦悲泣,仍然十分刻苦,继续与乡亲们一起干活,为他们办事……正如曹谷溪先生所说:对习近平而言,陕北的黄土高原既是新的考验,又是提高自己、锻炼自己的新机遇。习近平能不忘初心,度过艰苦时期与习仲勋对他小时候党性的教育有着深切的联系,父亲习仲勋是一棵在习近平的生活工作中的挺拔大树。

在物质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的今天,习主席已经用他征服人心的真理力量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是我们精神生活中的挺拔大树。知青岁月与当今国家领袖有着跨时空的内在联系,同样,我们的大学时光与今后的生活状态也是息息相关的。学习青年时期习近平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加强自身修养是必须的,这是培养自己精神财富的关键,也是必经之路。

习近平主席把在陕北的知青岁月视作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通过认真阅读这本书领会其中的精髓,让这笔精神财富强化我们的思想。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拥有属于自己的精神财富。这笔财富不是对微博、游戏等的痴迷,而是能让我们像习主席一样,即使在最艰苦、最简陋的环境中也不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笃定。我们不能再迷惘了,看着越来越多名牌大学的学生被劝退,各高校的留级率越来越高,我们中的一大部分人已经忘了自己来上大学的目的。醒醒吧,我们上大学不是来挥霍青春的,未来的生活方式都由这短短的几年决定。不要抱怨毕业后的工作不好找,想想大学的纸醉金迷,你不会感到羞愧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真切的讲述了习近平主席把基层工作当作坚实的起点,通过自己的努力成长为国家的领袖的故事。我们要牢记习近平主席的教导:困难前面有我们,我们前面无困难。我相信,当把国家主席当作我们的榜样时,我们一定会把本来贫瘠的精神土地变成膏腴之地。